当前我国,特别是我国边境口岸城市的木材加工企业,所生产的原木或锯材大多是从邻国进口的。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等口岸城市的企业,其木材原料均从俄罗斯进口。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木材采购管理人员,基本上不懂原木鉴定的实际知识和技术,只从原木的外观上了解其树种、径级和采伐期等情况,对原木的端部和外缘等部位根本不能进一步了解,从而导致采购回来的原木经常出现问题,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一家较大的木材加工企业,采用俄罗斯产的樟子松锯材加工指接拼板材半成品出口到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要求木材不得变色,并要求保持樟子松白色。由于一直以来,樟子松板材的颜色在人们印象中都是较白的,他们在购买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因为用户的需求很大,他们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樟子松原木,然后在该企业内部进行木材加工,当他们把原木锯切成板材后发现,大量的板材颜色变了,有些还带有轻微的腐烂。60~70%的板材无法满足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采购原木的管理者对原木鉴别技术不了解、不清楚,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在他们购买的原木中,有相当多的原木存在质量问题,有些原木在采伐之前,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损害,导致原木出现质量问题。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树木生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树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受到损害,就会严重影响其木材质量。在原木采伐之前,如何鉴别其是否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损害,或者从原木外观上判断其质量好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受到伤害的树木,其原木在加工成锯材之后,大多存在着诸如严重变色、局部轻微腐朽、纹理不顺、强度低等问题,导致木材无法很好地正常使用,给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